離婚不離家,愛人變室友,深圳夫妻的“折中”婚姻


時代真的變了。


如果說過去聽到有人離婚,大眾的第一反應都是惋惜和不解,而在當今結婚率下滑的社會背景下,選擇勇敢離婚則會收獲大片的“祝?!?/strong>和贊賞。


在深圳這座開放包容的大城市,從不缺少感情破裂離婚的故事案例,這其中就有一部分深圳人,雖然程序上男女雙方已無婚姻之實,但受限于各種因素,卻依舊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,維持著雙方的基本體面和生活的日常運轉。


這些離婚不離家的深圳人,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?為什么會走到這種“似離非離”的境地?婚姻之于他們的意義是什么?





朱朱和前夫離婚近兩年,但卻一直生活在一起,除了個別知心好友,大部分人其實都不知道她已離婚。


當年,朱朱經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前夫,戀愛一年后,在感情最上頭的時候扯了證,“我其實不后悔和對方在一起,而是錯誤估計了愛情可以持續(xù)一輩子”。


剛結婚那幾年,兩人都約定先不要孩子,即使住在十多平的出租屋,感情也十分蜜里調油,日常生活的那些幸福瞬間都會讓朱朱覺得有點不真實。


直到2022年,前夫不顧朱朱意見在光明買了一套60平的房子,不僅將兩人的所有存款都付了首付,同時還背上了數(shù)百萬的貸款。


“每個月還完貸款和房租,工資只剩不到一千塊,平時不敢買衣服,不敢和朋友去吃飯,心理壓力真的很大”,當朱朱將內心的焦慮講給前夫,對方一臉漠然,反而指責她不多體諒他。


一直以來朱朱和前夫習慣了AA,即使工作項目被砍導致工資下調時,她也咬著牙將一半的房貸錢準時轉給前夫。


但也是從這件事上,朱朱看到了前夫所謂“穩(wěn)定可靠、善于傾聽、尊重女性”性格背后隱藏的一絲自私和偏執(zhí)。



甜蜜的愛情濾鏡消失,朱朱開始重新審視這段婚姻關系,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(jié)也再次浮現(xiàn)出來。


比如前夫曾在朋友面前貶低朱朱的工作,抖音收藏了不少擦邊視頻,發(fā)生爭吵時不愿意主動溝通,而是沉默以對,常常以出差累為借口逃避家務……


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,朱朱對前夫積攢的失望情緒逐漸增多,不上不下的婚姻狀態(tài)更是讓她深感孤獨和不自由。于是,在30歲生日的第二天,朱朱正式向前夫這位“不抽煙,不喝酒,不出軌”的三好男人提出了離婚。


離婚手續(xù)并不復雜,財產分割上唯獨在房子上犯了難,朱朱不想放棄50%的產權,前夫的工資也無法支撐他獨自一人還貸,于是兩人各退一步,選擇離婚不離家,且互不干涉對方交往。


當妻子這層身份從身上剝離,朱朱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,那些曾經困擾她的問題也不再是問題,“反正他也不是我老公了,他想做什么我管不著,我想做什么他也管不著”。


一張離婚證,雙方分割的不僅是法律夫妻應盡的責任,還有多年相處的情感依賴,從夫妻到室友的身份轉變也讓雙方關系變得和緩。



對于離婚不離家的婚姻狀態(tài),兩人默契地沒有選擇對外公開,“這個很難解釋,別人多半也理解不了”。


兩人偶爾也有過界的時候,前夫曾表示希望和朱朱發(fā)展成炮友關系,她毫不留情地拒絕了,那一刻她的內心非常平靜,“因為一點也不意外”,也是真正明白他們真的不愛彼此了。


朱朱讀大學時,曾有一位老教授講述了他和妻子相濡以沫大半輩子的故事,這樣專注的愛情觀也影響了朱朱,以致她在婚姻中難以忍受前夫的諸多缺點。


雖然這段失敗的婚姻沒有畫上完美的句號,但讓朱朱對生活和婚姻多了很多感悟,“婚姻制度的本身是保護財產,和愛情無關。”


“當你走出這個圈子后才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世界上比愛情婚姻更宏大的生命課題多得是?!?/strong>





從22歲結婚,24歲離婚,25歲復婚后又再次離婚,不知不覺間,悅然與前夫保持離婚不離家的狀態(tài)已經8年之久。


“沒想到兜兜轉轉這么久,身邊的那個人還是他”,對于前夫這個人,悅然的感官十分復雜,“有時候我很恨他,有時又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選的,活該”。


悅然22歲與前夫相識于一家健身房,“他是健身教練,我是前臺,接觸多了就在一起了”。


悅然出生于湖南某個鄉(xiāng)村的五口之家,家里三姐弟,她排老二,不怎么受父母重視,前夫的出現(xiàn)于她而言如同一束陽光,讓她在深圳漂泊無依的生活有了一個依靠。


他帶她認識他的朋友親人,給她買她想要的衣服包包,生日時送她999朵玫瑰,在大鵬坐游艇時掏出鉆戒向她求婚……所以即使知道對方顏值不高,年齡大她十歲,悅然還是不自覺地淪陷其中。


但有些端倪終究是藏不住的,雙方家庭商議結婚事宜的時候就不順利,她父母覺得男方沒誠意,男方父母表示家庭條件就這樣,悅然關于結婚的想法很簡單,只要他是真心對我好,儀式彩禮什么的并不重要。


“我當時只想盡快組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,在這座城市安定下來”。



結婚沒多久,前夫就暴露了本性,先是言語上打擊悅然不會賺錢,還會轉發(fā)一些富婆給男友數(shù)十萬零花錢的文章,但悅然都忍了,“畢竟他說的也是事實,家里主要還是靠他”。


緊接著,悅然就發(fā)現(xiàn)了前夫和多位女性客戶曖昧的聊天記錄,因為沒有發(fā)生實質關系,他們只是大吵了一架,“健身房本來這些惡心事就不少,我以為他只是被其他人影響了,會慢慢改好的”。


前夫很快故態(tài)復萌,只不過這次不是道歉和求和,而是對她拳頭相向,當拳頭一次次揮打在悅然的臉上,身體上時,不僅擊碎了她關于幸福家庭的幻想,也讓這段婚姻走到了結束。


離婚之后,悅然搬家住進了關系比較好的朋友家里,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戒斷期,“整夜整夜的睡不著,動不動就流眼淚,心情也變幻莫測,一會自責,一會憤怒,有時也會后悔和他離婚”。


“即使對方會家暴你?”“是,年輕的時候腦子不清醒吧?!?/strong>


那段時間,因為身體不適悅然去醫(yī)院看病,卻意外查出了懷了雙胞胎,悅然向我坦言,一開始她覺得老天給她開了個大玩笑,但潛意識明白這是和前夫談判的好時機。


“一個人根本養(yǎng)不了兩個孩子……可能我自己也希望通過這兩個孩子,讓他變得更有責任,更顧家一點”。


悅然和前夫復婚了,兩個孩子出生后,前夫明顯比以前顧家了一些,但因為雙方父母都不愿幫忙,育兒重擔更多的還是在悅然身上。



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中,悅然漸漸與社會脫節(jié),將所有的關注和期待都投射到了兩個孩子身上,夫妻生活的頻率屈指可數(shù),前夫自然不滿意,好幾次當著小孩的面打罵悅然,難聽的話接連不斷地砸在她身上。


只是這次悅然學會反抗了。她很明白,前夫是一個欺軟怕硬的男人,看到悅然手里的刀和兇狠的眼神后,男人果然退縮了。


表面風平浪靜的婚姻生活沒有持續(xù)很久,前夫開始公然在她眼前和新歡視頻聊天,并向她提出離婚。悅然表示可以簽字,但必須答應她一個要求:離婚不離家。


她想得很清楚,無論她和前夫有多少矛盾,孩子是最無辜的,“他在外面花天酒地我無所謂,但孩子的撫養(yǎng)費,甚至未來財產的繼承,這些東西我不能讓給其他女人,離婚不離家是當下最好的選擇”。


反而如果她魚死網破去爭撫養(yǎng)權,多年沒工作的她早已失去優(yōu)勢,孩子多半都會判給前夫,為了能經??吹胶⒆樱矠榱俗约旱纳钌?,她選擇和前夫繼續(xù)住在一起協(xié)作帶娃。


“我知道這樣很可笑,但至少表面上我還有一個家,孩子們有一個爸爸”。


現(xiàn)如今,悅然的孩子日漸成長,也慢慢察覺到自己家庭的怪異之處,她總是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。這些年,悅然的朋友一直在勸她離開前夫,和孩子們開啟新生活,但她卻始終無法踏出第一步。


“我都快四十歲了,又沒有工作經驗,擔心找不到工作”“也怕搬出去之后,孩子爸爸就徹底不管孩子了。”


離婚兩次的悅然早已沒有再婚的打算,對男性也不再抱有任何期待,“我現(xiàn)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拖,拖到兩個孩子高考后再告訴他們真相?!?/strong>





和上面兩位受訪人因為愛情進入婚姻不同,ken無論是結婚,還是離婚不離家,都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。

33歲時的ken事業(yè)有成,人生一帆風順的他唯獨在婚戀上沒有著落,曾應父母的安排見了不少相親對象,但每個都無疾而終。


比起焦慮的吃不下飯的父母,ken對于找不到對象的事其實很淡定,“因為我的性取向是男性”。


隨著父母年事已高,催婚成為他和父母見面必聊的話題,ken無法向他們坦白自己的性取向,父母也接受不了兒子孤獨終老的事實,結局總是不歡而散。


都說中國家庭的親子關系是最擰巴的,依賴中夾雜著控制,關心中隱藏著私欲。


ken無法去苛責兩位近60歲的老人對婚姻關系的粗暴理解,作為獨生子,他享受了家里大部分資源的傾斜和父母的多年愛護,“找個人形婚算是皆大歡喜,父母高興了,我有了已婚身份也免去閑言碎語”。


在同性群體里,形婚其實并不少見,還有專門的形婚網站為他們提供貼心服務,但ken并不信任網上的陌生人,擔心被騙婚錢財兩空,“終究是要長期生活在一起的,最好還是找個靠譜的對象”。


某次機緣巧合下ken認識了一位女性,對方年齡、境遇和他差不多,因為大齡單身被家里瘋狂催婚,最痛苦的時候她也想隨便找個男人嫁了算了,但又過不了心里這一關。



兩人對彼此的印象都不壞,又都有結婚交差的需求,于是順其自然談起了形婚的可能性,最終在經濟獨立,互不干涉交友,簡單辦婚禮,婚后不生小孩,互相配合應付父母等瑣碎的生活細節(jié)達成共識后,便迅速進入了婚姻。


兩人都很能理解對方的處境,即使沒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礎,也漸漸培養(yǎng)出朋友般的默契,日常生活中的分歧并不多。


當然作為法律意義上的合法夫妻,有些責任和義務他們也很難逃避,ken表示,“說起是形婚,但我覺得和真正的婚姻沒什么區(qū)別”。


先是妻子的父母來深圳看病,順勢便住到了他們的小家,ken不愿破壞兩人的合作關系,只能硬著頭皮裝孝順女婿,忙前忙后跑個不停。


然后就是帶妻子回老家看望父母,因為吃不慣當?shù)夭耍堑胟en的母親當場掛了臉,從此對ken的妻子各種挑刺,夾雜在中間的ken只能當和事佬,拜托妻子給母親買禮物,才讓雙方表面上重歸于好。

就在雙方經過漫長的磨合和包容,ken自認為兩人可以這樣平淡過一輩子的時候,妻子卻突然反悔提出想要小孩。


一直以來,ken都沒有固定的同性戀愛對象,也深知自己沒有愛人的能力,形婚更多的也是為了不讓父母操心,孩子則完全不在他的人生計劃中。


妻子似乎鐵了心要生小孩,兩人在這件事上產生嚴重分歧,一時沖動下便去民政局離了婚。擔心雙方父母知道離婚真相,兩人默契地保持了離婚不離家的生活方式。



離婚之后,ken對于他們這段合約婚姻反思了很多,對于前妻執(zhí)著生孩子的要求,他并不責怪對方,心中更多的是愧疚,“畢竟當初是我拉她進來的,沒有站在她的角度考慮,其實我也有錯?!?/p>


他們之間雖然沒有愛情,但幾年時間的相處,早已習慣了對方的存在,如同家人一般。


“偶爾回來晚了,前妻也會為我留一盞燈,身體不舒服時也是互相照顧對方……”即使離婚了,他們都始終將對方當作親人對待。后來ken慢慢想通了,他們擁有一個孩子也不壞事,通過試管就可以實現(xiàn),他父母也十分樂意照顧孩子。


2023年,他們的女兒順利出生,雖然生活變得瑣碎而繁忙,但看到前妻臉上真切的笑容,ken的心里也多了欣慰和感動。


作為性少數(shù)群體,當有了孩子作為后代的延續(xù),ken確實感受到人生圓滿了很多,“即使父母知道了我的性取向,知道我和妻子已離婚,好像也沒那么重要了。


關于是否復婚,ken表示他和前妻對于現(xiàn)在的生活很滿意,不打算通過一張婚姻書來證明他們的親人關系,“我不想用婚姻關系來綁住她,等她以后找到真正的幸福,我會祝福和支持她”。



///


婚姻作為人類最復雜的親密關系之一,早已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判斷對錯的。


為什么家暴還不離婚?為什么沒有感情還生活在一起?為什么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,而不是自己獨立生活?為什么為了孩子一再妥協(xié)?


相信很多看客都無法理解他們的決定,因為“離婚不離家”婚姻狀態(tài)背負的不僅是社會現(xiàn)實的壓力,還有對親密關系的依賴,對父輩期待的妥協(xié),以及權衡利弊的抉擇等等。


結婚可以回頭,但離婚不能保證一切恢復如初,比起拿到那一張離婚協(xié)議,離婚后如何重建生活找回自我,或許才是夫妻雙方當下最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

*應受訪者要求,以上人名皆為化名


微信搜索或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微信公眾號,對話框發(fā)送關鍵詞【離婚】,即可獲取2021年深圳市離婚登記入口、辦理方式和最新指南消息。


了解更多深圳辦事政策,請關注公眾號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長按或掃碼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