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放棄雞娃」的深圳家長,現(xiàn)在怎么樣了?

深圳雞娃


在深圳養(yǎng)娃,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戰(zhàn)役,一路打怪升級唯恐落人一步。


無論是為了緩解生存壓力,還是想讓孩子博個好未來,雞娃,內卷,唯成績論似乎成為深圳親子家庭的宿命。


然而隨著“爛尾娃”一詞的流行,即全家人花費無數(shù)的時間,精力和金錢去托舉孩子成長,最終卻難以換取相應的回報,孩子畢業(yè)后沒有功成名就,而是做著一份月薪3000的普通工作,雞娃投入產(chǎn)出不成正比的結論成為家長新的焦慮點。


加上人工智能,學歷貶值,經(jīng)濟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響,一些深圳家長慢慢醒悟過來,決心選擇放棄雞娃,采取“尊重、理解、放養(yǎng)”的教育模式。




我覺得雞不雞娃其實主要是父母性格決定的。2015年,女兒還在肚子里的時候,就和丈夫商量好以后不許雞娃,不求大富大貴,能在這個社會獨立生存就可以了。


小學三年級之前,執(zhí)行的還算可以,無論外界和身邊家人朋友傳輸怎樣的觀點看法,我們都盡力維持不雞娃的大方針,還好女兒沒有因此長歪,成績在班上算是中等。


雖說深圳雞娃成風,但是在低年齡幼兒階段其實沒那么夸張,小朋友每天玩耍的時候還是很多的,到了快小升初這些關鍵階段,小孩,家長,學校三方的壓力陡增,雞娃也變得越來越常見。


我們小區(qū)很多和我女兒同齡的小伙伴陸續(xù)開始忙著補課,周末也是上課外興趣班,考慮到女兒需要玩伴,在尊重她的意愿下,我們也走上了周末上課的道路。


剛開始嘗試了十多個興趣班,至今能堅持下來的只有書法,游泳,和輪滑,一年下來不過兩三萬,和別人比起來十分省心了,等上初中了,再考慮是否補文化課,盡量讓女兒的童年快樂一點。


但小孩玩心重,撒嬌鬧著不想去學了,我就向她類比,媽媽也不想上班,但每天還是堅持去,是為了什么。


也不管她能不能完全理解,只要她意識到我的堅決,明白這是件無法逃避的事情就行。


我和丈夫都是小鎮(zhèn)做題家,從很偏遠的地方一步步走到深圳這座城市工作定居,多少還是有點唯學歷論,但學歷貶值也是事實,以前我是我們家族里第一個大學生,現(xiàn)在比我小的弟弟妹妹基本都上了本科,有的是985名校,有的讀研深造,過年問起他們畢業(yè)后的打算,都自嘲能找到工作就不錯了。



這個時候身為家長,就會意識到學習的意義突然就消失了,教育內卷到最后沒有一個贏家,雞娃或許可以短暫提高成績,但未來的路終究要孩子自己走,家長能做的只有陪伴。


相比于我的佛系,丈夫有時會動搖,一動搖就會“折磨”我和女兒,半夜不睡批評我沒有責任心,恨不得立刻把女兒拉起來學習,沒過兩天又自己慢慢想通了,其實就是典型的“躺又躺不平,卷又卷不動”。


其實我很能理解現(xiàn)在大部分雞娃的深圳家長,自己吃過的苦,不想再讓孩子吃第二遍,即使會被孩子埋怨,也心甘情愿花大筆的錢帶著孩子奔波各種補習班,主動走入雞娃的內卷循環(huán)中。


身邊還有一些家長朋友,是自己吃到了學歷紅利,所以想把自己的經(jīng)驗傳遞給孩子,期許孩子走向一條穩(wěn)定的,低風險的成功之路。


以我自己為例,我早已接受了自己就是個普通人,接受孩子的學習資質平平,加上我家就是個普通的雙職工家庭,年收入不過二三十萬,平時上班加班也多,就算想雞也沒有那個條件。


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們不雞娃是為自己的懶惰和自私找借口,覺得我們眼光淺,不懂教育規(guī)劃的重要性,但我問心無愧,我家現(xiàn)在和以后只有女兒一個,該給的東西都給了她,等到我和丈夫百年終老,遺產(chǎn)也只會是她一個人的。


至于女兒長大后會不會怪我們,當初沒有多督促她學習,如果她真的變成這樣一個不感恩的人,當初我就不會生下她。





從跟隨大流雞娃到放棄雞娃,我花了快10年時間才明白雞娃這件事真的要看運氣。


有的娃天分高,且耐雞甚至主動雞,只要家長不拖后腿,基本不操心未來發(fā)展,深圳最好的那一批中學隨便上,不幸的是,我家孩子就屬于無論怎么雞都沒有多大長進的類型。


我當初是高齡產(chǎn)婦,生得很辛苦,加上是個兒子,全家都報以厚望,身邊很多朋友都比我生的早,平時聊天多了,對于深圳競爭激烈的的教育環(huán)境有了比較多的了解。


作為一個全職寶媽,每天都要從其他寶媽口中接收各種信息的轟炸,自然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焦慮也與日俱增。


其實從孩子出生后,奶粉,尿不濕,玩具,游玩各種加起來每年的花銷就不少,到了選幼兒園的時候,為了讓孩子在起跑線就快人一步,咬牙上車了南山一所口碑不錯的雙語私立幼兒園,兩年讀下來,學費餐費就花了近30萬。


大家都聽過一個說法,在深圳中考的競爭程度比高考難得多,特別是中考分流,意味著一半的孩子都上不了高中,應該沒有家長能接受自己小孩連高中都上不了,而雞娃這件事只要開始了就很難停下來。


我們作為家長其實比小孩很累,想要放棄,又心有不甘,遇上孩子不配合的時候,脾氣也越來越暴躁,每年體檢都會發(fā)現(xiàn)身體又多了幾個結節(jié)。


那幾年,陪伴孩子奔波各種興趣班補習班,有時真的覺得自己比老師還嘔心瀝血,但孩子卻不再和我親近了,以前還會和我講學校發(fā)生的趣事,之后越來越不愛說話,晚上做題做到崩潰時只會默默流淚……



孩子最后只是被福田一所普通的私立初中錄取,多年付出沒有得到回報,說不氣憤是假的,但初中階段牛娃更多,擔心他跟不上進度,我只能給他報更多的補習班。


五六萬的課程費用,眼都不不眨一下,那時周圍也沒人會提出異議,反而會夸你是愛孩子的好家長,大家互相鼓勵贊美,我也沉浸在這種付出型母親的感動中。


直到初二下半年,老師突然給我發(fā)消息說兒子身體出現(xiàn)莫名抽動,躺在地上干嘔,整個人狀態(tài)很不對,送去醫(yī)院才知道兒子因為學習壓力大已經(jīng)有了焦慮軀體化的癥狀,同時還被確診為輕度抑郁。


想到自己為了卷面上的幾個分數(shù),差點把孩子搞到抑郁崩潰的地步,心里就后悔得不得了。


在醫(yī)生的建議下,我也了解了很多關于抑郁厭學的信息,為了幫助孩子調整身體狀態(tài),直接休學了幾個月,直到孩子慢慢恢復自信才回到課堂。


從那以后,我就退出各種雞娃群和補習課程,將更多時間放在了親子相處上,每周末雷打不動去戶外一整天,可能是爬山,也可能是逛公園,放風箏。補習班也基本換成了運動之類的興趣班,重要的是多尊重他自己的意愿,不額外給予更多的壓力。


放棄雞娃后,其實我自己的狀態(tài)也好了很多,不再有那么多糾結和焦慮,一切順其自然。


更何況,雙減之后教培漲價速度比工資還快,不用把大把錢扔在培訓班里,整個家庭的經(jīng)濟壓力也減輕了。


前段時間,孩子告訴我考試有一門沒上90分,這次我沒有像以前那樣暴跳如雷,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分數(shù)得失的原因,考試的分數(shù)證明不了什么,他永遠都是我們一家人的驕傲。





我家兩個小孩一個7歲,9歲,或許這是很多深圳家長開始雞娃的起點,然而作為一個高學歷碩士來說,我其實并不贊成雞娃。


之所以不太贊成雞娃,因為我就是90年代家長雞娃的失敗案例。我來自廣東的經(jīng)商家庭,家里算是小有資產(chǎn),靠著家長的一路猛雞,成功拿到了985高校碩士的學歷。


在別人的眼里,我是天資聰穎的學霸,但我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其實很低,對于這些溢美之詞總是有一種強烈的不配得感,后來我了解到一個詞叫做冒牌者綜合征。


具體癥狀表現(xiàn)為害怕失敗,常常否定自己,為人處事畏畏縮縮,我覺得我就是這樣。


研究生畢業(yè)后在老家國企找了份普通的工作,因為不擅長人際交往,工作上也沒有多大成就,對于這份外界向往的鐵飯碗工作很快產(chǎn)生了厭倦之感。


從老家來到深圳后,我主動嘗試了很多行業(yè)的工作,徹底將簡歷搞“花”了,但是我并不后悔。



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份工作,是在某個孤獨癥公益機構上班,認識了一群孤獨癥特教老師。在這里成績分數(shù)是沒有意義的,如何鍛煉孩子的實踐能力,社交能力,激發(fā)大腦的思維潛能,甚至學會吃飯,洗手,以后獨立生活,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

可能從這里開始,我對于普世流行的教育觀念產(chǎn)生了不一樣的想法,結婚之后隨著家里兩個孩子降生,我成為了全職奶爸,對于這個新身份相當適應。


現(xiàn)在再回過頭總結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經(jīng)歷,也就一句話:名校畢業(yè),但一事無成。


作為一個現(xiàn)成案例,對于兩個孩子的教育,我基本采取自然放養(yǎng)狀態(tài),主要是保護他們的天賦和探索心。


但放養(yǎng)并不意味著什么都不管,比如閱讀習慣的養(yǎng)成,幼兒園之前就每天陪他們看點圖畫書,鍛煉坐在書桌上久坐的耐心,英語啟蒙就從簡單的英語歌開始,慢慢看點動畫片……


至于學習輔導什么的,我一般不會太執(zhí)著于分數(shù),說白了,小學階段考90分、100分根本沒那么重要,只要智力沒問題,大家小孩以后的水平都差不多。


小時候我最討厭父母的一句話就是,“整天就知道玩,怎么不和xx多學習,你看xx多努力”,即使我的成績并不差。



所以上小學之后,還是盡量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,而不是競爭,壓力這些東西。


而且深圳這邊教育也算一直走在全國前列,真正的一些好學校對于學生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分數(shù),而是考察他們的綜合素質。


之前我參觀過南科大,他們采用的就是書院制,學生還能自己選課,社團活動硬核又有趣,所以以前的填鴨式教育其實已經(jīng)不那么適應時代了。


不排除一些小孩會主動雞自己,大部分家庭雞娃反映的都是家長的焦慮,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和掌控欲,養(yǎng)個孩子就跟投資理財產(chǎn)品似的。


有些家長表面上說孩子健康成長就行,背地里一頓猛雞。但我對兩個孩子是真的沒有要求和欲念,人活這一世,總要好好體驗這個世界,學會如何做人,了解世界的奧秘,保持對生活的熱愛,養(yǎng)成穩(wěn)定的精神內核,才是支撐他們度過這一生的底氣。


之前有聽過一句話,一個孩子未來能達到什么成就,其實是由家庭決定的。


國內應試教育的篩選模式存在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,但如果他長大后愛上了撿垃圾,只要他高興我也能接受,或者確實不適應應試教育的壓力,考不上好的大學,我們也會讓他去香港或者國外留學試試。


我家是典型的“女強男弱”家庭模式,妻子在深圳一家知名企業(yè)上班,是家里的主要經(jīng)濟來源,對于孩子的教育她很少參與。


倒不是全盤信任我,而是她堅信雞娃不如雞自己,趁著年輕多搞事業(yè)多攢錢,以后我們養(yǎng)老孩子少操心,孩子遇到麻煩后也有錢幫他們兜底。



身邊認識一位男性朋友,孩子才剛上小學,自己就去香港讀碩士了,既是為了將來更好地輔導孩子作業(yè),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。


而且人家自從開始奮斗學習,精神面貌是真的不一樣了,考證,考職稱,瘦身鍛煉身體,雖然不知道對孩子有沒有激勵作用,但至少家庭氛圍積極和諧了不少。


我知道對于很多中年家長來說,雞娃其實更多的是無奈之舉,在職場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疲于奔命,在雞娃上面投入過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,內心的焦慮和無助無處訴說。


如果勸他們不雞娃,反而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傲慢,俗話有一句說的好,人各有命,富貴在天。


人生很多重要命題都沒有標準答案,而每個家庭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找答案。



編輯丨小馬

校對 | Ock


微信搜索或掃描文末二維碼,關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 微信公眾號,對話框發(fā)送關鍵詞【入學】,即可獲取深圳入學積分計算器,深圳入學最新資訊及相關指南。


了解更多深圳辦事政策,請關注公眾號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長按或掃碼關注